电影学院:以赛促改促融合,打造数字内容人才培养新范式
——星光大赛短视频创作于运营赛项精彩收官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2025年6月8日至9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短视频创作与运营赛项在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举办。作为本届“星光”大赛中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赛项,赛事吸引了全市21所职业院校42支队伍、168名选手同台竞技,展开了一场集创意、技术与实战于一体的高质量比拼。

聚焦产业趋势,高质量承办构建沉浸式赛训环境

本次赛项由上海市教委职教处、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指导,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承办。比赛紧贴短视频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内容策划—拍摄制作—平台运营”三大模块进行实操能力考察。赛事设置“240分钟实操+8分钟展示”双环节,参赛队伍需在模拟职场环境中完成从脚本撰写、拍摄制作到传播复盘、项目讲解的全过程。

作为承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坚持“高标准组织、高质量实施、高水平服务”的原则,统筹推进赛场搭建、技术保障、志愿服务与接待后勤等近30个环节。赛前开展多轮压力测试与应急演练,赛事期间,为每位选手配置高端硬件设备,营造沉浸式创作空间。

学校常务副校长赵炳翔表示,短视频作为数字传播的重要形态,已从单一娱乐载体跃升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柱,成为连接文化表达与技术创新的“数字基建”。“本次大赛不仅是学生展示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产教融合的‘试验田’、深化职教改革的‘风向标’,也是激发青年创意的‘发射站’。”

校企协同参赛,打造短视频全流程“实战课堂”

赛事期间,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不仅保障赛务,还积极组建参赛团队。由影视科创学院牵头,联合表演学院、传媒学院等多专业协同育人,8位学生承担策划、拍摄、剪辑、讲解等多项职责,深度模拟内容制作团队的真实运作流程。

“从选题到剪辑全靠自己,就像在运营一家微型公司。”参赛学生王元意说。为增强学生实战能力,学校在备赛阶段提前搭建模拟赛场,引入限时创作与突发任务模块。“我们希望学生在真实压力下学会协作与表达。”指导教师杨张嘉卉表示。

多位企业导师进校辅导,为学生提供内容选题、平台算法、传播节奏等方面的实战指导,助力作品贴近行业标准与市场逻辑。参赛学生陈曦也表示:“以前拍视频是作业,现在是为了打动观众。”通过赛事,学生切实感受从“学会拍”到“拍给市场看”的专业转变。

 

赛企校同频共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新产业

为保证赛事公平公正,比赛评审机制参照世界技能大赛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采用“裁判当场亮分+去极值取平均”的计分办法。多位参赛院校师生对赛事体验和组织保障表示肯定。

来自上海某高职学院的带队教师表示:“这次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能比拼,更是一场沉浸式行业演练。承办校在设备配置与流程管理上体现了极高水准,学校机房的软硬件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极具真实感的创作体验。”

另一位来自兄弟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也提到:“这次大赛,感觉就像参与了一场高规格的行业展演,从签到到讲解都有志愿者引导,体验非常好。”

作为面向未来数字内容产业的重点赛项,本次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课堂教学与产业规则的深度对接。赛事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学校在服务新兴行业、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组织水平。

同时,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也将继续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导向,深化专业群协同建设,推动校企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数字内容人才培养新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