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上海市第十一届星光大赛的这段历程,对我而言不仅是一场专业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突破自我、收获成长的奇妙旅程。回顾备赛与比赛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这些经历如璀璨星辰,深深烙印在我前行的道路上。
年初得知自己只是星光大赛30名备选选手之一时,心情百味杂陈。作为一名毕业班的学生,既希望被抽中借此锻炼自己,又担心备赛与升学考试冲突。等待抽签的日子,心悬在半空,我一边焦灼备战三月升学考,一边默默复习专业知识,生怕万一被选中却措手不及。升学考顺利通过后,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然而,四月得知正式入选的消息后,巨大的冲击瞬间袭来——我既兴奋于赶上了这班车,有机会证明自己;又忐忑不已,因为本届大赛的赛事设置与我预想的完全不同:个人赛已改为团体赛,一人失误可能让全队努力付诸东流;更措手不及的是,本以为熟悉的保育员中级考证内容,竟被全然陌生的赛项所取代!离比赛仅剩一个月的时间,面对堆积如山的新知识和复杂操作,退却的念头猛烈冲击着我。但仅仅一瞬间,心底的不甘便压倒了怯懦:不行,我不能输给自己!
我咬牙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初期的热情很快消退,坚持一周就松懈了。直到看见我的两位队友和三位指定选手背书时心无旁骛的专注和投入,像镜子照出了我的懈怠,让我再也不好意思“摆烂”。指导老师们一次次加油鼓劲,甚至自掏腰包买来美食犒劳我们。这些温暖的支持,像无声的溪流汇入心田,让我重新步入了奋斗的正轨。
备赛中段,训练强度陡增。在团队里,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动作拘谨,胆怯畏缩,站在台上就浑身僵硬。久而久之,我像背上了沉重的“拖油瓶”标签,觉得自己成了团队的负担。这种念头日夜啃噬着我:白天训练提心吊胆,夜晚辗转难眠。一次随机抽题的模拟考,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抽到的偏偏是自己最没把握的表演题目。站在模拟赛场,大脑一片空白,表演数次卡壳,好不容易积攒的自信瞬间消失。走下台,“完了,她们肯定对我很失望……”这声音在脑中轰鸣。巨大的沮丧像冰冷的巨石压在心口,喘不过气,眼泪在眼眶打转。
细心的王老师察觉了我的崩溃。她轻轻拉住我:“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认定自己永远爬不起来。更不要因为一次摔倒,就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她分享了她和同事们跌倒了又爬起的真实故事。我恍然明白:那些闪耀的身影,都曾经历无数次暗夜的摸索与摔打。王老师的话像一束光:“与其心急如焚地盯着未知的结果,不如沉下心来,好好享受拼搏的过程,感受每一次微小进步带来的踏实与喜悦。”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我猛然发现,几个月日复一日的登台磨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我推上了一个曾经不敢想象的高度——这份蜕变本身,就是“星光”赐予我最厚重的奖赏。老师们的肺腑之言,队友们的安慰鼓励,像和煦春风,吹散了我心头的阴霾。
时间在汗水与重复中飞逝。冲刺阶段,实训室成了我最常驻的“家”。每天掐着表,反复打磨操作步骤,斟酌每一句台词、细抠每一个动作。从最初的手忙脚乱、上台便控制不住地浑身颤抖,到动作逐渐流畅,甚至能在表演中透出一丝自信的目光——每一次微小进步,都刻满了坚持的印记。我们小队也曾陷入低谷,仿佛撞上无形的墙。老师们敏锐的目光和持续关怀温暖着我们:“没有得奖没关系,别辜负自己的汗水就好。”有时笑着激励:“你们已经飞得很高了!但我们贪心,总觉得你们还能触摸更亮的星!”正是这群可敬可爱的引路人,用不离不弃的陪伴和毫无保留的信任,筑成了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最坚实后盾。
决战之日到来。候场室里空气凝固,能清晰感受到擂鼓般的心跳。深呼吸,默念:冷静,稳住,你能行。比赛开始,奇异的专注屏蔽周遭,将千锤百炼的成果流畅展现。然而,下午团队表演踏进赛场,刺眼的灯光、围坐的评委,特别是那台无声记录的摄像机,瞬间让大脑陷入一片空白!恐慌如潮水涌来。但千钧一发之际,几个月刻入骨髓的训练记忆本能般苏醒,支撑我最终完整走完全程。
当喧嚣归于平静,一面更清晰的镜子摆在眼前。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认识,也真切看到了不足:细节处理尚显毛糙,时间管理仍需精进——这些缺口,恰恰为未来成长标明了方向。这场“星光”之战,锤炼的远不止手上技艺,更是心灵韧性与临场应变的熔炉。而“团队”二字的分量,此刻重若千钧——正是备赛时队友间每一次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每一次相互扶持的咬牙坚持、那份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结,让我们共同穿越风雨,抵达彼岸。
这段“星光”之旅,已成为我生命画卷中无法抹去的一笔重彩。它让我刻骨铭心地懂得:任何闪耀的成就,都绝非偶然,背后是日复一日不懈的汗水浇灌与咬牙坚持。未来,我将怀揣着“星光”赋予的珍贵行囊——增长的技艺、顶格的勇气和深厚的“战友”情谊,以更踏实的态度和更坚定的步伐,继续跋涉在专业学习的征途上。因为我知道,前方那片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正等待着永不倦怠的追梦人去探索,去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