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落幕的上海市第十一届星光大赛硬笔书法项目比赛中,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参赛团队表现亮眼,选手们的作品工整秀丽、章法严谨,展现了一定的书法功底和文化涵养。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指导老师曾庆雅的辛勤付出。星光记者团于5月29日采访了曾庆雅老师,听她讲述带领学生备赛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育人思考。
“接到任务时,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曾老师坦言,兴奋源于这是一个展示学生才华、提升综合素养的宝贵机会;紧张则因自己是首次带队参赛,担心经验不足影响学生发挥。然而,对书法教育的热爱让她毅然接下重任。“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能锤炼专注力、培养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沉淀心性、树立文化自信——这正是教育‘以文化人’的意义所在。”
紧张的备赛并非一帆风顺。在时间短和零经验的双重压力下,参赛学生的基础也参差不齐,所有的困难和问题接踵而至。面对挑战,曾老师选择迎难而上,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根据比赛的要求,将备赛进程分解为字帖临摹、单字练习、连贯书写、作品创作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她多方搜集字帖与教学视频,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人一策”——对基础差的学生强化笔画训练,对有基础者侧重章法提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笔画的形态和笔顺,强调“读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中建立起对字的清晰印象;课余时间,她逐字批改作业,用红笔圈出结构问题,甚至录制视频供学生反复揣摩。“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曾老师提到,职业教育类竞赛与普通学科竞赛不同,星光大赛更注重实操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硬笔书法赛项为例,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书写基本功,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比赛主题,创作出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内涵的作品,这涉及到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协调整体布局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备赛过程中,因为期中考试以及其他活动的冲突,导致训练时间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曾老师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采取灵活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加练的办法,督促鼓励学生合理安排作息,确保训练和学习两不误。
回首这段历程,曾老师眼中透射出坚定与执着:“比赛不是终点。”在她看来,那一张张白纸上的娟秀墨痕,不仅是学生们职业技能的见证,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而这份传承,正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以匠心守护,以情怀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