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汉语应用能力赛项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全市48所中职院校的192位"语言小工匠"在这里展开智慧交锋。本次大赛以“技能逐梦,成就未来”为主题,聚焦中职教育,立足技能培养与文化浸润。为中职学子搭建以技筑梦、以文化心的成长舞台。
(学记杨旻昱、陈煜采访西南工程新疆班指导老师苏晓丽)
今年的参赛队伍中,一支来自西南工程新疆班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与往年不同,今年他们没有选择新疆赛道,而是与内地学生一同参赛。指导老师苏晓丽回忆起备赛过程感慨万千。今年虽设有新疆赛道,但因其他学校未参赛,他们在原赛道失去了对手,但他们并未放弃,而是选择迎接更大的挑战。备赛期间,学生们训练异常艰苦,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苏晓丽老师说,学生们能坚持下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份坚持与勇气令人动容。
每年的比赛都会依据当年的教育热点与行业热点,在不同模块进行调整变化,通过三个模块考察选手汉语应用能力。模块A聚焦“听”与“说”,考察信息抓取、内容复述与观点表达;模块B侧重“读”与“写”,考察文本理解、创意写作与应用文体设计;模块C强调“综合应用”,考察视频解读、团队协作与即兴思辨,融合文化传播与时代创新主题。比赛全面考察选手的汉语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学记陈煜、杨旻昱采访杨职参赛学生程钟若兮、吴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备赛过程中,AI引起了各队的关注。杨浦职校的程钟若兮表示,自己在备赛过程中也会用AI去帮助自己完善格式,提出问题。这恰恰说明,当 AI 被合理运用时,它能成为语文学习的 “脚手架”。
商校邬赢演老师认为,汉语作为母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随着 AI 应用的成熟,未来或可引入赛事辅助完善格式、润色文本,但内容创作与独立思考仍需由人完成。裁判长应宏芳老师指出,语文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保持创作力、思考力与想象力,"我们不排斥 AI,而是要用它指导学生,把 AI 用在更合适的渠道中"。既认可 AI 的工具价值,也强调坚守人类在语文学习中独有的沉浸思考与文化表达。
(学记陈煜、杨旻昱采访商校指导老师邬赢演)
在这场汇聚了智慧与才华的汉语应用能力大赛中,每一位参赛选手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技能逐梦,成就未来”的深刻内涵。期待中职学子在比赛中展现文化自信与中华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