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汉语应用能力赛项5月18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落下帷幕。
5月20日,我校参赛选手韩景悦、沈欣然、张阳、邵紫萱回到学校,与指导老师复盘比赛过程,总结比赛的心得体会。徐玉春、高菊荣两位指导老师也从参赛选手的经历体会中进行回顾与总结。
选手说比赛
韩景悦、沈欣然分享了自己在三个模块中的赛场表现与能力突破。韩景悦说:“参加星光比赛不仅是对我汉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通过准备和参与比赛,我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高难度的题目和激烈的竞争,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快速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观点。这种经历无疑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沈欣然说:“星光计划比赛让我受益匪浅。备赛时突破自我极限,团队协作碰撞思维火花,沟通与时间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赛场上的每一次挑战都成为成长的阶梯,未来我将以更从容的姿态迎接未知的征程。”
张阳、邵紫萱两位选手重点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一是临场发挥不佳。两位选手都不同程度出现“思维卡顿”,在答辩环节因紧张而遗漏关键数据。二是文化视野局限。对各个模块涉及的宏观议题的理解深度不足,导致答题论述层次单一。张阳说:“参加星光计划语文应用能力比赛,临场时虽努力应对,但仍显紧张。赛后意识到自身在信息整合与临场应变上存在不足,深感语文应用能力需在实践中多打磨。接下来会针对性强化薄弱处,提升综合素养,让自己表现更从容。邵紫萱说:“参加星光计划比赛是一次难忘的历练,每个环节都考验着自身的积累与应变能力。虽备赛过程紧张,但赛场上的每一次挑战都让我收获成长。但反思自身,仍存在明显不足,这些不足将成为我今后改进的方向,鞭策我以更扎实的准备迎接未来挑战。”
四位选手一致认为,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大家都会永远记得那段曾经为星光比赛努力奋斗的日子,还有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训练的快乐时光。
指导老师看比赛
参赛选手的反馈提醒指导老师今后集训的努力方向。一是增加模拟赛场压力的训练,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二是加强跨学科知识储备,围绕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等核心议题,整合政策文件、学术文献及行业报告,形成结构化知识库。
本届竞赛不仅是一场语言能力的较量,更是对其职业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深度锤炼。以赛促教,培养“语言+职业”复合型人才,这场语言与职业的赛事,已为中职学子点亮了通往未来的“星光”。今后需进一步强化心理建设与知识储备,以更从容的姿态迎接职业挑战,真正践行“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