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职校:以笔为舟,以声为桨
——我参加“星光计划”赛前培训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5-05-21      来源: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袁欣怡/文 季晓黎/指导教师

当我在今年三月份得知自己获得第十一届“星光计划”大赛“汉语应用”项目的参赛资格时,内心既充满期待,又夹杂着一丝忐忑。这场聚焦汉语写作、听说与综合能力的赛事,宛如一座闪耀的灯塔,吸引着我踏上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备赛之旅。经过这段时间紧张而充实的培训,我对汉语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收获颇丰。

图1.jpg

师生围坐于室内,专注交流,手中的纸笔记录着关键要点。

这是我们在进行备赛研讨,老师会针对写作、听说等专项内容进行讲解,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探讨解题思路与表达技巧。

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为比赛积累了满满的能量。

在写作培训环节,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汉语文学宝库的大门。老师从基础的文字运用技巧讲起,逐步深入到文章的结构搭建与情感表达。我曾以为写作只需堆砌华丽辞藻,可经过系统学习才明白,好的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老师分享了许多优秀范文,叙事细腻,逻辑严谨,每一篇都让我眼前一亮。在练习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新学到的写作手法,起初生涩的文字逐渐变得灵动起来,每一次修改文章,都是对思维的打磨,让我更加注重细节,追求文字的精准与优美。

图2.jpg

照片里,我们几位同学围坐在电脑前,专注地盯着屏幕,身旁的老师俯身指导,神情认真投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映照着大家求知若渴的脸庞。

这是在备赛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突破知识盲区。这一方小小的训练天地,承载着对汉语知识的执着探索。

以往,我在听说方面往往不够自信,容易因紧张而出现理解偏差或表达不畅的问题。培训中,老师通过播放新闻音频等方式,锻炼我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我深刻体会到,汉语的听说不仅是语言技能,更是一种沟通艺术。在小组练习时,我与队友们互相交流,纠正发音,分享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听力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快速抓住关键信息;口语表达也更加流畅自然,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模拟赛场的即兴问答环节,曾让我紧张到语无伦次,如今却能在三分钟内组织出条理清晰的回答。从诗词歌赋到传统习俗,从历史典故到名人轶事,每一个知识点都让我对汉语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明白,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这种认知让我对汉语的学习充满了敬畏与热爱,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比赛中展现汉语风采的决心。

然而,备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让我偶尔感到疲惫和压力,复杂的知识点也会让我产生困惑和焦虑。但每当想要放弃时,我都会想起参赛的初心——挑战自我,提升汉语水平。我告诉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我学会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我也积极向老师和队友请教,大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图3.jpg

摆出心形手势,传递着温暖与团结。这个心形,是团队情谊的象征,更是对汉语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热爱之心。

老师为我们剖析汉语的精妙,从写作的谋篇布局,到听说的语音语调,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心血。

照片见证了我们的付出与成长,也让我深知,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这段与老师同学并肩作战、共同探索汉语之美的经历,已成为我青春中最闪亮的记忆。

这段培训时光,不仅提升了我的汉语能力,更让我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难中寻找突破,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深知,“星光计划”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那些挑灯夜战的疲惫、攻克难题的喜悦、观点碰撞的火花,都化作即将踏上赛场的底气。虽然正式比赛尚未到来,但我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都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汉语的热爱与追求。

当聚光灯亮起,我将继续以笔为舟,以声为桨,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奋勇前行。我期待着在即将到来的正式比赛,期待着与其他选手切磋交流,共同感受汉语的魅力,让“星光计划”的舞台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闪耀。